顯示具有 電影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電影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NetflixLove, DeathRobots》〈Zima Blue

茲瑪藍

  今天想談的茲瑪藍(Zima Blue)是Netflix20193月上架的《愛×死×機器人》系列影集之一,為一部成人動畫選集。第一季共18集,每一集都是截然不同的故事篇章,甚至視覺上也迥然相異。打著「成人動畫」的旗幟,對於血腥、暴力、性愛的場面是不會少的,但〈茲瑪藍〉全然沒有一絲暴力畫面,看完後卻有了深沉的痛,以及更深的釋放。
當下激動得想哭,所以這成為第一篇murmur分類的文章,因為太多龐雜的思緒無法以段落劃分言明。下面的胡言亂語隨時都在暴雷,所以還沒看過的,拜託先去看一次。

Zima Blue〉劇情簡述

zima blue

  茲瑪作為一位著名畫家,最初以描繪人的肖像而聞名。然而在某次作畫的過程中,他停下了筆,望向窗外的天空。雖無言語,但我相信一定是宇宙的呼喚,使他清醒的吧。當聽見了生命的召喚,那是無論如何都必須回應的。他的作品主題開始變成世界、天地、宇宙。後來,在他那些偉大創作的中央,出現了一小塊藍色的正方形。這塊矩形像是會成長般不斷變大,直到茲瑪的作品變成了單純的藍,仍持續擴張著。這片藍成為了金字塔的背景,茲瑪甚至為宇宙行星漆上藍色。但為什麼?這片藍究竟有甚麼含意?到底代表了什麼?我們無從知曉,茲瑪亦然。他在創作的過程中不斷追尋這片藍的意義,而最終的作品問世,我們知道,茲瑪他找到了一切的源頭。
茲瑪最終的作品,那是一個泳池。波光粼粼中閃爍著藍色光芒,隱約召喚。他褪去了披肩,投入泳池裡,茲瑪划開手,游了一趟折返。返回的歸程,茲瑪的身體開始裂解,逐漸剝離的都是除去的外者,最終只剩下了自我——最初的那個小型清掃機器人。在最初,他所知的一切僅是重複而單一的工作任務,他須知的僅僅就是眼前那一小塊藍色的方形磁磚,上頭閃耀著茲瑪藍的色澤。

對真理的追尋

  茲不斷追尋的,那片藍色的源頭,象徵著他對真理的追尋。那是不知從何而起的、無以名狀的生命體驗,有些事物在於生命之中、早於「存在」之前,那是無法抹滅、存在於生命的本質之中的,那就是:生存的意義。


你曾想過生命的本質嗎?


  我們降生在這世界上,做為人,得以思考,然而卻為何總感到一股無法言說的失落?或許我們活得並不比蜜蜂或魚來得踏實?我們究竟為何活著?曾經在我看完《星際效應》後很篤定的認為,生命的本質在於傳遞、在於成為橋梁無論是空間、或時間意義上的。然而看完〈Zima Blue〉後我真的很灰心喪志欸,曾經的想法被全然地打翻,作為傳遞橋梁所欲迄及的彼岸似乎永遠不存在,或是說再不管如何,總有目的地更之外的遠方。

zima blue茲瑪藍

  茲在最後投入泳池裡,那個畫面彷彿投入母親的羊水,他在其中感到自在,因那是茲生命的起源。逐漸裂解的視為擺脫,在最初,全部的一切就只是「一」。不管那塊藍色矩形多大多廣、或以何形式呈現,最初就是那水池中的一片茲藍瓷磚。而清潔一塊瓷磚,是茲全部的意志,他因完成任務而感到滿足,單純的勞動中茲不需要其他的嚮往,就像採蜜的蜂,那是生命的本能。茲找到了生命意義的源頭,最終即為最初。

愛死機器人 茲瑪藍


這使我想起了余蓮的《本質或裸體》也在闡論相同一件事:

「你在此開端也在此結束。」真實在此停頓。
一個終極已然達到,不再更向前進,而停留於此。我們就在盡頭,在相同者處。

  或許可用西方美學與中國美學來解釋,能夠更清楚一些。
  西方美學和中國美學迥然相異之處,在於「留白」。東方寫意,著重於情境、想像空間、留白的旨趣;而西方的,我們都聽過了,便是「真、善、美」。善與美牽涉太多私人主觀視角,然而「真」卻是全然客觀的、外在形體上的極致模擬,所以大衛像獲得讚譽,因為它「栩栩如生」:追求極致的,追求唯一的、更為貼近的。

  西方這種「真」的意念不只表現在繪畫上,雕刻、建築等都能略見一二。金字塔有頂點、巴別塔不斷向天向高處築起,更多越來越高的建築,我們不斷質問,究竟極限有沒有極限?這樣追求極限的概念,是變相的對於「真」的追求。東方不一樣,中國是渾沌的。在老子口中,世界是一體的,不斷循環著、變動著,像伏羲的銜尾蛇、像長城綿延,那是「無始無終」的意象,任何一處皆是起點也是終點。

  說回來,人類不斷向宇宙發出問句,請告訴我真理。所謂「真理」,那便是不管何種情況、人事時地物如何變動,都說得通的唯一道理。在這個繁複的世界裡,你相信有普世價值嗎?什麼能夠成為普世呢?是愛?是善念嗎?那如何界定「善意的謊言」?如何解釋那些以「愛」之名所形成的牢籠?太多的真理參雜情感,於是喪失了絕對。〈Zima Blue〉從西方追求真理的角度出發,將那片藍發揮到極致(變大變廣變成全部的作品),然而在尾聲茲瑪投入水中,像是回到了起點(實際上也是),最終與最初串聯,這是中國的哲學思想。

愛死機器人 茲瑪藍

  茲瑪游泳時所擺脫的那些,看似機械的身體器官,我把他當作科學的象徵。我不只一次聽教授說過,科學的極致是哲學,從前我不相信,然而卻也一次一次意外應證這句話。茲瑪最初被設計為清掃泳池的機器人,爾後不斷被改良,加諸各式科學手法,最終成為一個「人」。這可以看成人類在追求真理與極致的過程,科學只是一種手段、一種過程,幫助人類更接近「真」。這樣講起來我一些理工科系的朋友感覺會不爽,不過沒有褒貶的意思,畢竟現在這個世界就還是推崇科學。但最簡單的說法,在人類真的造出太空梭登陸月球前,李白早已不知舉杯邀明月一起喝過幾杯酒了。

茲瑪藍心得

前面有提到一點是關於生命的失落感。那是無法抗拒、無來由且無以名狀的,使我聯想起蔣勳《孤獨六講》裡〈語言孤獨〉的段落:

寫小說時,我常會涉獵一些動物學、人類學、社會學或是生理學的研究,我相信很多作者或是藝術創作者皆會如此。因為所謂文學或哲學、藝術,常被視為一種個人的思考方式,或是一種主觀的感受,如果引用動物學、生理學等科學知識,就能使作品更客觀,當然,這些知識不會影響創作本身。 
一個在熱帶地區從事研究的人類學家,他的一句話常被創作者引用,法文conitum animal triste,中文譯為「做愛後動物性感傷」。我覺得用「做愛」這個字並不準確,coitum指的是「性的極度高潮」,不是情色的刺激而已,是生理學所界定的性快感的顛峰、可能會呼吸停止的一種狀態。 
或許你也有過這種難以言喻的經歷,在高潮過後,感覺到巨大的空虛,一剎那間所有的期待和恐懼都消失了,如同死亡──前面提過,情慾孤獨的本質和死亡意識相似,在這個時候,你會發現緊緊擁抱的一方,完全無法與你溝通,你是一個全然孤獨的個體。 
產後憂鬱症是另一種相似的狀況,很多婦人在生產後感到空虛,好像一個很飽滿的身體突然空掉了。有時候我們也會以「產後憂鬱症」形容一個完成偉大計畫的創作者,比如導演在戲劇落幕的那一刻,會陷入一種非理性的憂鬱狀態。

我很喜歡所以引了蠻大一段,因為我本人真的常常是會有那種莫名失落到掉眼淚的情緒,很煩。例如看到歡騰的人群、看到時間留下的軌跡,更多時刻真的是沒原因的,就是很失落。後來想想也許我一直問自己存在的意義,向外追尋、向宇宙探索,結果卻像茲瑪一樣忘記了最初的微小初衷與成就感的累積,最後沒有完成「一」件事便過了這草草一生。那些逃脫不了的孤獨感、孤寂感好像都來自於感到自身之的幽微,然後就會超無力百廢待舉(這什麼米蟲般的發言!)




  寫了這一篇洋洋灑灑沒有段落的文字,記下看完〈Zima Blue〉的心情與低落,好像什麼都沒有解釋到,不過就算了吧,反正呼應一下主題的無始無終。最後慣例問一個問題:

你覺得你的生命能夠為宇宙帶來什麼影響呢?


韓國電影|金基德|情弓|劇情簡介、影評心得


  在2005年上映的《情弓》是我的第一部金基德。記得是大一時的國學導讀課看的(為什麼啦!)整部片挾帶濃濃的神祕魅力,當時只愛看英雄片、特務片的我心中非常震撼。不管是劇中極少的對白(男女主角之間更是幾乎沒有對話)、豐富的色彩、少女的眼神與她永遠掛在臉上的不露齒微笑,都讓我覺得自己始終沒有讀懂金基德。後來陸陸續續刷了三次終於整理出個脈絡,這篇就來談談《情弓》裡的象徵。
以下有雷,還沒看過的人可以先去看完片子再一起討論會更有感!

《情弓》劇情簡介


  偌大的海洋上一大一小兩艘船載浮載沉,船上住著年過六十的老人與芳齡十六的少女。少女是十年前老人從陸上撿回來的,此後十年間,少女未曾離開過船、離開這片海。老人有一把弓,時而用來占卜;時而裝置成樂器,他會坐在高高的船桅拉起樂曲。老人偶會駛著小船接些散客到大船上海釣,以此維生。平靜安穩的日常,在一次海釣團出現的小哥給打亂了。少女從前見到的釣客不外乎都是看她單純想非禮她的大叔,然而帥氣年輕的少年小哥卻不一樣,他關心起他的身世,給女孩戴耳機聽音樂。
  老人與女孩之間因為少年的介入而變調,平穩的日常起衝突,老人再也無法慢慢劃掉日子、等待結婚日的到來。少年再度造訪,執意要帶走女孩。隨著漸漸駛離的小船,另一頭在脖子上套著繩索打算自盡的老人逐漸窒息。在最終,少女發現了自己的出走形同於老人的死亡,回頭抱著老人痛哭,並發自內心自願與老人成親。
  婚禮的儀式隨著老人拉響的樂曲進行著,最後老人拉滿弓、將箭射向天空,自己轉身投入大海。小船上的少女隨波逐流,從天上墜下的箭矢不偏不倚插在了少女雙腿之間,少女旖旎呻吟進入高潮,純白的嫁衣沾上了落紅。故事結束在少女與少年駛著小船遠走,回首望向大海揮手告別。
呼好累,要快速濃縮說完劇情真D難!

金基德:鬼才抑或情色大師?

  大部分人用這兩個詞來形容金基德:「鬼才導演」或「情色大師」。
  「鬼才」我不知道,但若說起他從未學過電影學,那麼他的作品的確給人心理上很強大的震懾。滿滿的象徵符碼加上平直的拍攝手法,從來沒想過單純的「敘述」畫面能夠乘載這麼大量的訊息,極少的對白加上豐富的色彩,用鏡頭來傳遞而非言語,其實更多時候是直擊心臟的、怵目驚心的。以力道而言,我很喜歡,甚至喜歡到有點討厭(什麼啦)。印象最深刻的三個畫面是《春去春又來》中老和尚自焚、《漂流慾室》裡以魚鉤吊起男女主角的畫面(喔乾想一次痛一次),還有就是《情弓》最後女主角高潮的獨角戲。完全離題了,不過這三部也因此是我最喜歡的金基德,有空可以看看!
  「情色大師」的話,我覺得格局狹隘了,至少也說人家是「情慾大師」嘛。情慾是超脫了情色的層次,「慾」所包容的情感更廣泛了,性與愛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更多時候是難以言喻的情感。
  的確金基德作品中不乏對性、肉體的追尋,金基德的電影總是濕濕的,不論是湖中、海上,主角們總是被一潭深深的水所環抱,水是權力、是性、是慾,在更深更深的海水底下,是榮格集體無意識的海床,是原始的、本能的。另外「盪鞦韆」的意象也時常為金基德所用,擺盪象徵著心理狀態,是變動的、伺機的、撩撥的,一如愛情的不可預測性,也像帶有危險的無可抑制的性衝動。
  總而言之,對於自編自導的金基德實在是只能佩服,濕漉漉的鏡頭、粗糙不平的畫面觀看時總帶著點不舒服之感,但就是這樣地直截了當,關於慾望。(那些醜聞姑且不論)

為父或為夫,社會秩序與本能慾望的拉扯

圖為老人與少女成親時演奏最後一曲的畫面
  老人在劇中的角色其實相較之下是穩定的,為父親形象,默默倒數「結婚日」。結婚日是身分的轉變,經過儀式,他的身分將從父親形象轉為少女的丈夫(是對等的)女人與男人。父權一直都象徵著社會化與秩序,他幫少女洗澡時,是呵護的、無邪念的。片中有一幕,是他為少女洗到一半,突然為她披上浴巾,而他幹啥去了?他去拉弓放音樂去了。此時的弓是樂器,是感情的載體,老人拉響的樂曲是傾訴,是他對少女的愛。  
  整部片可以看到老人的掙扎,心理層面上的。直到少年的出現,催化了少女與老人關係的轉變,老人變得焦躁、不安、無法等待,他撕掉日曆、他買了好多成親時用的服飾道具,兩個月突然變得好遠好遠好難耐。直到最後,他知道,那個天真的女孩已被啟蒙,向命運的召喚走去,就像所有故事的預言,公主永遠會因為一顆小金球而進到未知的黑暗森林、天真的兄妹永遠會在森林中迷路,這是一段命運的召喚,無法抗拒,所有的戀父情結有一天將會轉移到另一個男子身上*(坎伯《千面英雄》之後補)。
  與少女結婚從一開始的慾望轉變為神聖的儀式,成為他在渺渺日常中的唯一寄託,少女的離去等同於宣告他的死亡(目標被剝除),而後女孩回頭解救自盡的他、進而成親時,可以看見他所追求的並非女孩的肉體。我覺得有很多影評開頭都會以「老不休的變態」來形容老人,其實很不公平。當然他也會有肉體上的慾望,然而在影片裡對於女孩是純然的愛,最多就是睡覺時牽著手(洗澡也沒幹嘛),安分地等待結婚日的到來,他要的是心靈的圓滿狀態成親後也別無所求,投入海中,再也沒有起來。


女孩蛻變而為女人,情慾的啟蒙與抗爭


  女孩從六歲被撿回來後就一直居住在船上,海中的大船像森林、像保護罩,隔絕一切外來的誘惑與刺激、也隔絕社會化與秩序。女孩天真的面容上始終掛著一絲微笑(其實我覺得很詭異),看向老人的眼神純淨而無邪。這樣「絕世而獨立」的女孩縱然天真,但也代表他無法以社會秩序束縛,她是「無道德的」、「本能的」。老人為她洗澡她不覺不妥、因早已習慣成自然,她可以恣意坐在釣客腿上、在船頭撒尿,都不覺害臊,這都是她的日常。這卻因少年的出現而有了轉變。


好多鏡頭捕捉少女的眼神,好喜歡!
  少年代表的是外來的秩序,是另一種父權。少年的秩序與老人的秩序起了衝突,改變了少女原生的日常,是少女走向社會化的催化劑。作為全劇中唯一的女性角色,沒有對白的劇情,漢茜荷(韓業雲)真的詮釋得非常好(人又正)。女孩從一開始無欲無求安於現狀的桃花源,接收到了外來的秩序刺激,進而認知到自我慾望的追尋召喚,於是渴望著與少年出走。而最後她和老人成親、為老人洗澡,卻又展現了母性,在母親的本能前,老人的愛也是如此的脆弱。
  她接受老人的情感,射在雙腿之間的箭伴隨著少女的高潮,渲開了一片紅,初經到來也是再次象徵著「母體」的完熟。從女孩變為女人最後成為了母親的過程,金基德善用各種象徵手法來展現少女的轉變,真的很高招嗚嗚。


外來的社會秩序,轉變的召喚


  好累喔打到現在兩千多字少年真的沒啥好講的,速速帶過。前面也大概提到,他就是象徵著外來的秩序,另外一個社會化的父權代表。他的介入是老人與女孩關係轉變、以及女孩成熟為女人的催化劑。對啦他就是那顆跑不見跑到黑森林的小金球、他是伊底帕斯的預言,對女孩發出生命的召喚,加速她的轉變。
  喔另外可以注意一下他給女孩聽的隨身聽裡,傳出的樂曲和老人所演奏的樂曲間的差異,這部電影裡的音樂也是很好的切入點。


用愛拉滿弓,箭的方向卻是別離


  這部片就叫《情弓》,另一片名稱作《情慾穿心箭》。我覺得這是很有趣的現象,一個焦點在「弓」;另一個聚焦在「箭」。看完整部片,對我而言弓與箭的象徵都是形而上的,可以很直接的代表慾望,同時也是命運的(占卜時射向神像)、不可逆的(如同射出的箭)。
裡的弓是情的載體,飽滿的情感張開了弓,然而射出疾駛的箭,方向卻是別離。


題外話,每次說到弓與箭的比喻我都會想到紀伯倫《先知.孩子》的段落:

     你好比一把弓,孩子是從你身上射出的生命之箭。
     弓箭手看見無窮路徑上的箭靶,
     於是祂大力拉彎你這把弓,
     希望祂的箭能射得又快又遠。
     欣然屈服在神的手中吧,
     因為祂既愛那疾飛的箭,
     也愛那穩定的弓。

好難過欸不會嗎?「你的孩子不是你的,他們是生命的子女。」孩子的生命終有歸宿,你窮盡一生地去愛他們,只為讓他們飛得又遠又快。O_Q我要哭了。


  講回來,《情弓》裡的弓是樂器也是武器,用來防禦、用來傾訴。作為樂器時,他是老人情感的詮釋,無聲的老人拉響了弓,與畫面動作搭配不上的音樂從背景傳出卻也不覺違和,因為老人拉動的是自己的心弦,樂曲是由心中傳遞而出的情感,是愛、是純粹的欲求。作為武器,女孩用來防禦,射向非禮之徒;老人用來射向所有想介入他與女孩關係的外人。
  當弓箭指向船身的神像,老人用來占卜,擺盪不定的少女與鞦韆象徵著變化的世事,而這背後的主宰皆名為命運。在最後,老人與女孩成親的儀式,女孩在老人用弓拉起的樂聲中睡去,在以愛為名的樂聲中、在象徵情欲的海中載浮載沉。而曲畢,老人揚弓射向天空後縱身入海,從天而降的箭不偏不倚地射在女孩的雙腿之間,女孩彷彿入夢、也似被喚醒,開始顫動呻吟,作出宛如性交的姿勢。此時的箭象徵陽具,老人對女孩的愛與慾追溯到最原初是本能的欲求,射向母體(女孩)。高潮過後的女孩腿間落紅,也說明初經來襲,她已轉化而為可生育的母性。



  故事的尾聲,少女與少年駕著小船,駛離了大船,意象與實際上女孩都離開了老人出走,而象徵老人的大船也在少女漸行漸遠的同時逐漸沒入水中。女孩回首向大海揮手告別,眼角是否噙著淚或只是反光不得而知,不過決然的表情卻也訴出這是轉變必經的過程。



欸終於寫完了好累,如果你對這部片有任何感想都可以跟我分享!或是哪邊你覺得,才沒有這樣勒根本是你自己過度解讀!也可以一起討論。希望我還有力氣寫更多的金基德。
片末,金基德的自白:


「緊繃的弓弦拉出優美的樂音,但願我能如此,直至終老。」

使我想起了史鐵生的《命若琴弦》(是非常推薦的史鐵生入門讀物),我們生而為人,若不是扯緊了日子緊繃著奏出生命的樂音,那麼活著又有何意義呢?咦很難說好像當廢物也蠻好的?哈哈哈哈。

最後一樣問一個問題,你覺得占卜完後女主角向老人說了些什麼?

【電影|客製化女神Ruby Sparks】愛情,完美並不美/影評心得


  2012年上映的《客製化女神》雖然看似跟上愛情片潮(前後有《戀夏500日》、《真愛挑日子》、《真愛繞圈圈》等片),然而片中所探討的主題其實不僅是「愛」,更多是關於「自由」、「差異」。這篇文章是有關於電影《客製化女神》的影評心得與角色、劇情簡介,不想被雷的人現在可以轉台囉
阿對了,我沒有選大家比較常見的那個海報,那張太醜了。

一百種女神的樣貌:夢中情人出走夢中


  來,阿咪老師音樂請下:「豪~想知道~你的一百分會給怎樣的人~」是的!你的理想情人是什麼樣的人呢?雙眼皮?酒窩?長腿還是小隻馬?一百種人就會有一百種不同的理想情人。《客製化女神》中的男主角Calvin(保羅.達諾飾)是年少有為的知名作家,但不擅長社交,還有持續穩定諮商中的心理輔導醫師。男主在撰寫第二部作品時感到挫折,枯竭乾枯無靈感一部分照映出他空虛的心靈。此時,他的夢中出現了一個模糊的身影,他們交談,氣氛愜意而自然。夢醒後,Calvin文思泉湧,他以打字機飛快地舖織出以夢中女子為主角的作品,並為她建構出複雜而縝密、彷如真人般的個性與背景(例如居住過許多城市、主修藝術、曾和美術老師傳過緋聞等,總地來說男主就是喜歡一個鬼靈精怪有主見但又美麗只愛他的俏皮可人兒?MPDG*?)(忍不住吐槽:看到這邊真心覺得男主好魯啊!魯味飄出來啦!)


  好地,總而言之Ruby(柔依.卡山飾)就活生生地出現啦!以Calvin書中所描寫的姿態,出走夢中。其實這邊觀眾一直都是迷惑的,我們跟隨著電影中的視角,與男主一起釐清女主究竟是真實存在的個體?或是只有男主才能見得到的幻影?直到男主的哥哥和我們一同見證Ruby、並確認了Ruby與那部打字機鍵出的文字間的關係後,我們終於能夠證實:Ruby是確實存在的,而Clavin則擁有透過書寫作品內容來控制Ruby的神奇能力。

契合與磨合:個體間的差異才是愛情吸引人之處


  CalvinRuby回老家似乎是一切的轉捩點。經歷好一段熱戀期後,在本該以為會是最契合的時刻,兩人意識到了終究存在的差異。即使RubyCalvin一字一句形塑出來的,然而在小說並未提及的部分,都是Calvin未知的領域。這其實也可以套用到現實世界的每個人身上,也許今天出現了一位與你擇偶條件80%相符的對象,剩下相異的20%或衝突、或無礙,仍然是兩人要共同面對、磨合的課題。
  一趟回老家之旅,彷彿真的把兩人之間的粉紅泡泡都吹回老家了。Calvin整趟假期都埋首書中,也許是他回到了最自在的地方,因此更恣意做自己想做的事。然而卻沒有顧慮到Ruby的心情(雖然Ruby和他的家人都相處融洽,但還是不一樣!)(Ruby心裡應該想:我能跟你媽相處是我的本事啊!但你還是不能把我丟在這邊吧喂!)
  離開老家後Ruby也認為自己的生活不能只有Calvin了,以他為重心的生活著便是漸漸失去社交能力、失去自我。因此她向Calvin提出想去畫室學畫、一周當中有一天回自己家睡。隱約感受到改變的Calvin於是不安,他不喜歡獨立的Ruby,獨立而不受控的Ruby對他而言,彷彿是在暗示著:「沒有你我自己也能過得很好!」

  我又忍不住要來插嘴,其實有時候並不是自己睡或一起睡的問題,我想Ruby應該是需要一點私人空間,來讓自己保持「原來的樣子」。我有一個朋友戀情總不長久,也不是她見異思遷,每一任交往對象都是認真愛過的。但就像激情退去後的尷尬滯悶,有一天她看著身旁那個他的臉,就能夠忽然覺得自己完全不愛他了,好似從什麼迷魂蠱中醒來,不愛就是不愛了。結果她現正交往中、交往最久的對象是我們當初一致不看好的香港仔,每個月見面時就是熱戀小倆口愛來愛去、分別時又生離死別般哭得死去活來。這其中她有轉性了?沒有。他符合她擇偶條件99%嗎?也沒有。唯一的關鍵就是——「距離」。距離能產生美感不是亂說的,余蓮(Jullien)一輩子都在研究中國東方的這種距離美、模糊美,你如果說這是亂說的他會哭。Anyway,有距離才有空間、有空間才神秘、神秘才饒富情趣,所以有時候相見不如懷念(這句話學起來媽媽問你這學期為啥都不回家時很好用)。

  回到焦慮又魯的男主身上,因為Ruby突然有了一自己的社交所以不安的Calvin終究是忍不住又出那稿,下「Ruby is miserable without Calvin.」這串文字像般立馬奏Ruby了,但心,過度依賴讓Calvin也受不了。於是,Calvin悄悄修正:「Ruby is happy.」然而此舉卻 Ruby過動到不行,Cavlin只好輸入:「Ruby was just Ruby, happy or sad, however she felt.」也因此,Ruby的行為完全照著自己的喜怒,終於在作家群的宴Calvin翻、正視問題的

全然的操控幾近羞辱,其實似曾相似


  兩人的磨合歷程來到了最衝突的階段,Ruby發現自己是操之在Calvin之手的魁儡,一整段激烈而有張力的演出相信大家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Calvin發了狂似地不斷鍵入指令,讓Ruby離不開他身邊、讓Ruby稱讚他是個天才、甚至讓Ruby學狗叫……最後,讓Ruby說愛他。逐漸加快的電影節奏讓畫面以蒙太奇手法不斷切換,隨著Ruby不間斷的話語聲讓觀眾越來越緊繃,最後終於在逼近極限之後,一切軋然而止。
寂靜了好一陣子,Calvin伸手,一字一句地鍵入:

As soon as Ruby left the house, the past released her. 
She was no longer Calvins creations. 
She was free.

可以想見Calvin鍵入這段話時的心碎與後悔,我認為此處所隱喻的,是人們有時因為愛、因為不捨而勉強自己配合另一半的要求,或為了維持感情強迫自己改變。在現實生活中或許沒有一台神奇打字機來強硬地控制對方的行為,然而爭吵時所說出口那些傷人的言語、情緒勒索般的言論,其實也是在綁架、要求對方「變成我愛的樣子!」但請別忘了,使你們相愛的,是彼此最原初的樣貌。

Can we start over?」善意而美麗的結局。


  我認為這部片的轉折猶如男主角所經歷的心靈狀態。整體而言,在前半段鋪陳男主個性與困境時稍稍乏味,然而此處的鋪陳確實必須。慶幸的是女主隨即出現,為男主與本片帶來歡快活潑的氛圍,男主的心理狀態也有了明顯的改變。結局時與Ruby長相神似的女子無意間向Calvin說出了一句:「Can we start over」或許是編劇(Ruby本人)埋下的善意謊言,畢竟我們都知道,在現實世界裡,很多感情再也沒有重來的機會了。

最後還是要說一下,Ruby不穿奇怪的紫色襪子真的好很多。

*MPDGRuby能夠被歸為MPDG的典型嗎?

  想一想還是必須討論一點點的MPDG,因為蠻多《客製化女神》的影評都曾提及。
Manic Pixie Dream Girl,由Nathan Rabin(看完《伊莉莎白小鎮》後)提出的女性角色定型論,指出MPDG的存在是為了輔助在困境(不論身心靈)中的男主角重新找回人生方向、幫助他成長的女性角色。MPDG在性格的表現上總脫離不了「叛逆」、「率性」、「調皮」等鬼靈精類型的框架。
  在台灣我看過有人將其翻譯為「療癒系女孩」,但其實好像並不太符合原意,其實我更多時候覺得可以把她們稱為「傷害系女孩」吧哈哈哈,他們用超脫常理的、自己的一套方法,在男主角的生命中給予他不曾有過的人生經驗,這個人生經驗可以是傷害、是遺憾、是什麼都無所謂,但最後男主角會成長(變成更好的大人?),走出困境然後繼續往後的人生。有一篇黃頌朗的文章中曾經提到:


女性主義者認為這種角色過於空洞膚淺,女性成為男性重新振作的工具,卻沒有更深入的角色背景,去解釋她的為人和性格。可是非每套電影也是陷入這種角色定形之中,Ruby Sparks 將作者與虛構完美女角的關係帶到觀眾面前,男主角是作者,而女主角是其筆下的MPDG,她性格上的無知與衝動由男作者所賦予,到最後男作者更有能力一邊寫書時改變女角色的行為和思想,就更突顯這個歪曲的關係。

Ruby的個性全然是由Calvin所創造,她的叛逆、率性、調皮也都是Calvin賦予的,這樣還算皮嗎?
我不知道怎麼結束這個話題,所以只好用老招:看完上面,你覺得Ruby可以算是MPDG嗎?

【電影|小腳怪Smallfoot】《小腳怪》影評心得、角色介紹(算無雷吧)


  無意間看見動畫電影《小腳怪》的預告,被其中幽默的反諷手法戳到點,於是即使同檔期的另一部電影《一屍到底》大紅大火,我在電影院仍然堅定地說出:「兩點十分的小腳怪兩張謝謝。」看完並不後悔,反而慶幸這樣的電影搭配著小廳溫馨地看了。

誰才「怪」?相互置換的敘事角度


  很有趣的是,這部電影雖命名為《小腳怪》,然而卻顯然是述說著「雪怪」、也就是人類所俗稱「大腳怪」的故事。小腳怪指的是人類,在主角米果的雪怪族群裡,也流傳著和我們相似的傳說:行蹤神祕的小腳怪物。不過對大腳怪而言,小腳怪不僅僅只是傳說,更是不能口說的禁忌,而這一切都因為——石頭上說「小腳怪並不存在。」


  米果的族群將日常規範記刻在石片上,而有一位被稱為「石總管」的精神領袖,每日穿戴著沉重的石片,負責保管雪怪族的所有曆法。由開場的片頭曲可知,石頭上的律法就是雪怪們的一切,是支撐一切的生活重心。律法記細靡遺,從一日之初,記載著每個人(雪怪)該做的事、該執行的時間,雪怪們從未思考自己做的事情有何意義,甚至是將冰球丟入炙熱岩漿此舉也未曾令他們疑惑,因為這都是石片上記載著他們每天必須做的事。

必然存在的悖論:面對衝擊日常的突發狀況

  只要成為理論,那麼必然會出現與之相對的悖論。一直以來深信著石頭律法的米果,卻因為一次飛行練習失誤,意外見到了小腳怪。這下好了,他深信石頭律法、卻也不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該怎辦?你可以將這個突發狀況視為英雄歷險的召喚,生命對你發出訊號了,你去嗎?
  相同的情況也出現在米果老爸身上。米果老爸是負責撞鐘的,你不要小看撞鐘的,這對雪怪們超級重要。他們相信要撞鐘把發亮的大蝸牛(太陽)吵醒,蝸牛才會爬到天空上發亮,雪怪的一天也才能開始。結果有一天米果老爸心煩意亂去撞鐘時不小心撞歪、還慢了,鐘響了兩次但蝸牛一樣升起。
  曾經深信不疑的,若有一天出現破綻,疑惑一定會在心中渲染開來吧。《小腳怪》整部片以藍、白等冷色系色彩為基調,穿著紅外套的小腳怪在雪地裡格外醒目突兀,正如心中的疑惑一樣不可忽視。(突然想到這種情況也不是那麼難懂?就像情侶間的感情一旦出現了一點點小問題,疑心病便會使得它格外刺目。是不是比較好懂一點)


  當你的生命中出現那一點小紅紅悖論時,你會選擇去面對它?還是假裝視而不見直到它越變越大不得不面對呢?這部片講的是去面對的故事。其實不只啦,還有面對以後去理解那些不願面對者的心理因素的故事。其實好像還不只,它還講到面對恐懼時的態度其實影響了結果,還有很多。但因為我是無雷心得,所以還是不談的好。
  總之,我很喜歡這部片裡的隱喻以及各種象徵,而看不懂象徵的小小觀眾也能因為豐富的歌舞與詼諧幽默開懷大笑,其中不乏對友情、親情的刻畫,也有一點萌芽中的愛情。不要擔心笑點在預告都看完了,片中更多可以笑到泛淚的梗。

最後,看完《小腳怪》想問個問題:誰能告訴我為什麼雪怪沒有鼻子?


>下面有很簡單的角色介紹沒有雷
米果|故事的核心人物,從深信律法到質疑、推翻、了解、轉化律法,面對生命召喚發出回應的雪怪本人。

石總管|石總管你是不是怕冷所以才穿一堆石頭?

索普|石總管的兒子。其實他不是很重要,只是因為他很蠢,蠢得很可愛,所以我想說放一下好了。 

美姬|石長老的女兒,小腳怪怪團的團長。集叛逆(老爸是石總管她還當小腳怪怪團長你說叛不叛逆?)、美貌(夢幻紫色還編辮子身邊隨時有小花)於一身的女主角。

多哥|我根本忘記米果老爸叫啥,但是他是一個真心感人的角色,總是義無反顧地保護家人、族人。他老爸頭很平,因為撞鐘撞的。

美姬與其他小腳怪怪團團員(左起:呱吉、可卡、弗林)
噢好啦前面那個人類叫波西,他就是小腳怪。